开云手机app网页版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湖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主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B-,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体育学科排名中位居第6,近年来均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依托本学科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一、学科特色鲜明

本学科,践行大食物观,聚焦“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形成了谷物资源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油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硒科学与功能性食品、生鲜食品加工与贮藏等积淀深厚的学科方向;重点解决粮油食品节能降耗绿色制造技术、传统粮油食品现代化加工与智能生产技术、基于中国人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的健康食品创制、粮油食品与中国人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打造了全国粮食行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在国内外食品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和知名度。

二、学科队伍实力强

本学科,学科梯队结构完善。现有专任教师1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0%以上,博士教师占比90%以上,具有海外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70%以上。通过引培并举,营造“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环境,汇聚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共4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高端人才24人。特色创新团队布局合理,依托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平台和入选专家,采用“揭榜制”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大师+团队+平台”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格局。拥有农业农村部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教学团队。

三、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本学科,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该学科先后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科研研发和转移中心4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工程中心8个,湖北省分析测试中心1个,湖北省中试基地3个。建有大宗粮油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湖北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食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小麦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油脂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绿色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油食品分析检验测试中心(CMA和CMAF资质);方便型面制食品研发湖北省中试基地、农产品加工智能化装备湖北省中试基地。

本学科,培育了一批国家级项目与成果。该学科瞄准食品科学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攻关。曾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等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粮食“产后仓前处理”高效低耗关键设备创制及应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项。近五年来,主持粮油储藏品质保持减损新技术研究(国家粮食公益项目,经费2235万元)、长江中下游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经费1062万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公开发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近4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制定了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或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余项,如粮食中重金属、真菌毒素数据应用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1、GB2762的制定;谷物中真菌毒素、油脂中氯丙醇酯污染数据应用于国际CAC标准制定等,为我国粮食贸易争取了国际话语权。

四、人才培养质量高

本学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本学科优势,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方向及课程核心模块;强化OBE专业认证理念,以工程认证推进学科建设;深入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工程,强化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构建学科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每年都有多名研究生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体育公派研究生项目”到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多数学生在中粮、益海嘉里等世界前500强企业就业。

五、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本学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树立大食物观”的指示精神,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与湖北“现代农产品加工、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9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度契合,为服务国家和支撑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好产业科技“排头兵”。围绕现代农产品加工,在粮食干燥减损、油料低温制油、米糠油开发、健康功能食品、绿色饲料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粮食检测领域的运用,提高了食品安全识别率;开展膳食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改善了人体亚健康状况;开展高原特需富有机硒功能食品的研究,提升了高原特需食品的营养功能。

当好产业政策“智囊团”。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牵头编制或修订油料、油脂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余项;牵头编制了《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十四五”规划》《湖北省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近五年,向湖北各地市州派遣科技副市(州)长20余人次,派遣科技特派员50余人次。

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湖北20余个地市州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精准服务湖北乡村振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荆门市联合打造了全国粮食主产区“中国农谷”,与钟祥市共建了湖北省第一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为安陆市打造了“中国粮机之都”,助力恩施州实施“硒+X”产业战略,建成“世界硒都”。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本学科,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举办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双语课程体系;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实施海外研学计划,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支持骨干教师赴外进修;参与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研究生达到30%,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游学经历的达到20%。近年来成功举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暨粮食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